收录于话题
设备监理助力海上光伏发电工程高质量建设
近期,由中国设备监理协会常务理事单位苏州热工研究院有限公司提供设备监理检验服务的中广核烟台招远400兆瓦海上光伏示范项目成功实现第二批并网发电。
海上光伏作为海洋能源利用和光伏资源开发新方式,近年来广受关注。尽管国家政策倾斜支持,地方政府积极推动,然而诸多技术难点及生态红线,依然制约海上光伏大规模推广。海上光伏呈现高温、高湿、高盐雾、强风、强浪“三高两强”的特点,对光伏组件和支架系统要求很高,同时还面临海洋寄生物和鸟粪的侵蚀,加大了运营维护成本。
作为我国首个大规模桩基固定式深水光伏发电项目——中广核烟台招远400MW海上光伏示范项目由121个光伏子阵组成,总规划面积约6.44平方千米,场址距海岸线最近距离约2千米,最远距离约6.2千米,场址区水深约8.5至11米,总投资29.85亿元,是山东省首批竞配的十个海上光伏项目中涉水最深、建设难度最大、开发条件最复杂的项目。其建成后,在运行周期25年内预计年均发电量为6.9亿千瓦时,可满足约40万户家庭一年的用电量,等效年减少标煤消耗约20.7万吨,减排二氧化碳53.2万吨。该项目设计采用了710W双面双玻高效HJT组件,桩基固定式+四角锥螺栓球钢网架结构支架系统,为国内尺寸最大的光伏支架上部结构。
面对项目复杂的应用场景和质量风险隐患,设备监理机构围绕主要设备设计、制造、安装过程等开展了针对性的监理策划和技术研究,对影响质量的关键环节和关键要素进行了风险识别,以“严慎细实”的工作作风开展审核、见证、检验、巡视监督与放行等监理活动,不断推进项目高质量建设。特别是对新技术光伏组件开展了耐水汽侵蚀、耐盐雾腐蚀、抗电势诱导衰减、抗风载、抗雪载、抗紫外等方面性能的检验检测分析,以验证光伏组件在极端环境下工作性能的可靠性;对安装于大尺寸光伏支架上部结构上的光伏组件阵列,特别研发了“鹰眼”检测系统,采用架设在无人机上的“鹰眼”一次捕获光伏阵列电致发光巨量图像,再交由检测系统AI自动分析识别质量缺陷,该系统在有效提升光伏组件安装质量检验检测效率的同时,大幅降低了高处作业和海面作业工时,提升了本质安全。
END